X
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藉着毗鄰前海的地利,將成為「現代服務業中心」。
詳情按此
X
元朗南是未來房屋土地供應的主要來源之一,並已預留土地作多層現代產業大樓。
詳情按此
X
流浮山可發展成為數碼科技樞紐和生態旅遊勝地。
詳情按此
高端專業服務和物流樞紐
附註:圖中規劃中的發展項目範圍、鐵路及主要幹道走線及站點分布,只作示意之用,確實範圍、走線及位置有待進一步研究,當中涉及的跨境鐵路項目需與內地當局繼續商討。
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
- 此新發展區位處北部都會區西邊,靠近深圳灣口岸,並將有計劃中的港深西部跨境鐵路連接至前海,以及鐵路連接至交椅洲人工島,繼而接駁香港島和機場。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可與前海合作區對接,成為「現代服務業中心」,提供專業服務和現代物流業,並作為區域商業中心。
- 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第一期發展的工程已於 2020 年展開,首批公營房屋預計由 2024 年起入伙。政府亦已於 2022
年 9 月就第二期發展的道路及排污工程刊憲。若得到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批准撥款,工地平整和基礎設施工程預計於
2024 年年初展開,並於 2030 年至 2032 年分階段完成。
- 作為現代服務業中心,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內會提供不少於 200 萬平方米的商業樓面面積。其中,洪水橋站毗連已規劃多幅商業用地(約 10.6 公頃),連同其他商住發展用地,可提供超過 100 萬平方米的商業樓面面積,這些用地會在 2026 年完成平整,物業可於 2030 年建成,帶動整區經濟發展。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及元朗南新發展區亦預留了土地,以支援多種不同的工業用途,包括物流及港口後勤、車輛維修及保養、製造「組裝合成」組件,以及現代製造業。當中部分用地可發展作多層現代產業大樓。
- 政府目標是盡早陸續為鄰近元朗創新園及位於洪水橋作多層現代產業大樓的用地進行招標。這些用地可提供共約 72 萬平方米的樓面面積,當中約 22 萬平方米可供容納受影響棕地業務經營者。
- 有關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的詳細資料,請參閱以下網站:
https://hskhtnda.hk/tc/
流浮山、尖鼻咀、白泥一帶(統稱「流浮山」)
- 流浮山將會是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的擴展部分。擴展後的新發展區(下稱「新發展區」)會爲北部都會區最西面供應新的經濟和房屋用地。
- 基於流浮山與前海的距離和協同效應,流浮山將定位為數碼科技樞紐,與洪水橋/厦村的發展相輔相成,推動新經濟與傳統經濟融合,涵蓋金融科技、智能生活和數碼娛樂等領域,並將成為孕育青年人才和初創企業的搖籃。
- 考慮到尖鼻咀和白泥的自然景色, 這兩個地區將發展為適合本地居民和遊客的生態旅遊勝地. 政府也建議評估保留現址的流浮山海鮮市場,並進行原址改善工程的發展潛力,以提升其旅遊價值。
- 新發展區亦會連接及豐富現有天水圍社區,提供更多就業機會、住屋選擇及娛樂和社區設施。
- 有關流浮山的詳細資料,請參閱以下網站: https://nm-lfs.hk/
元朗南新發展區
-
鄰近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的元朗南新發展區,是元朗新市鎮的南面擴展部分,為未來房屋土地供應的主要來源之一。我們希望透過綜合規劃和提升基礎設施,把這些未被充分利用的鄉郊土地和缺乏效率的棕地,改劃為更合適的用途,以改善環境。
- 第一期發展工程以及其後發展期數的詳細設計工作的撥款已於 2022 年 6 月獲立法會批准。第一期發展工地平整及基礎設施工程已於
2022 年 8 月開展,首批居民將於 2029 年入伙。另外,我們亦正進行第三期發展的發展規模檢討,包括在不影響整體發展進程的前提下,擴大發展面積以涵蓋鄰近的鄉郊土地。
- 元朗南亦已預留土地,作多層現代產業大樓,當中部份可配合現代物流業發展。
- 有關元朗南的詳細資料,請參閱以下網站:
https://www.yls.hk/tc/index.html
元朗及天水圍新市鎮
-
昔日的元朗是一個舊式墟集,現已發展成為新市鎮,佔地約561公頃,人口約17萬人。主要的土地用途是住宅發展,亦有不同類型的零售活動。在市中心的北面有兩個工業區,即元朗創新園和東頭工業區,為區內居民提供就業機會。
-
天水圍新巿鎮是本港第三代新巿鎮之一,佔地約406公頃,人口約27萬8千人。其規劃主要用作住宅用途,以提供公營及私人房屋,應付本港的房屋需求。在新市鎮的東北為香港濕地公園,於2006年向公眾開放,現已成世界級的保育、教育及旅遊設施。